公司新闻 •  主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以艺抗疫,我在路上——欧美同学会德奥分会张
2020-03-10 09:05

以艺抗疫,我在路上——欧美同学会德奥分会张莹学长采访记

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各地疫情持续变化牵动着全国所有人的心。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防控防疫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是一份力量,每个地方都是抗疫“阵地”。大家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所学所长,以自己的方式,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做出贡献,传递必胜信心!

为此我们专门对话了几位积极参与此次武汉抗疫救援活动的几位学长,来听一听他们的故事。

今天接受我们采访的是欧美同学会德奥分会的张莹学长。

画室

张莹学长硕士毕业于亚琛工业大学(RWTH Aachen)软件工程专业,身为工科女却剑走偏锋,回国后遵从兴趣爱好成为了一位自由画家,和自己救助的几只流浪猫一起经营着一家画室。所有美好的事物,从音乐、电影到书籍乃至猫咪都是她进行创作的灵感源泉。

心动

疫情开始的时候,张莹学长像其他人一样宅在家里关注疫情的发展,看到了惊恐慌乱,漫天谣言,家庭的分崩离析,医护人员的牺牲,生命的脆弱。混乱无序的信息爆炸让她感到疲惫,感觉大家不应该把有限的精力消耗在毫无意义的争执上。“后来身边有医生朋友去武汉参加了一线救援,于是就为这些逆行而上英雄们画了一些水彩和电子版头像画”。说到这里张莹学长为我们展示了两张她手边的作品,“由于隐私问题我不方便说一些关于他们的细节,只是每次画完,我都会托朋友向他们转达我的敬意”。其实很多医生当时都穿着全套防护服,也看不清脸。但是张莹依然很激动,也把自己的敬意融入到画面中。

 

张莹,照片写生,一线医生(亚琛同学的学姐)

信念

之前的德国求学经历“让我见到了太多天赋异禀但又努力谦虚的人,让我有信心去学习陌生的知识技能,相信事在人为,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能够参与进来,我也会稍微释然一些”。

 

张莹,写生,照片源素材来自央视新闻微博

愿望

回国后的一段时间,房租一直是画室最大的经济负担。随着工作室经营步入正轨,画册的出版以及做画展的机会的增加,她也开始重新建设人脉,为实现线下画室向网上教学转型做准备。“这些技能我应该多向那些年轻、勤奋的KOL学习”,张莹学长说,“网络教学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让自己的课程视频产生复利,同时还能保持创作的自由和独立性”。简单几句话把张莹乐观、幽默、努力的生活态度表现的淋漓尽致,把自由职业人需要承受的压力和较弱的抗风险能力一带而过。

在朋友眼里张莹是个非常正能量,遇到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就一定会用尽全力去干的女生。采访最后张莹学长希望疫情能尽早结束,牺牲尽早结束,希望能有足够的心理咨询人员能够在疫情结束后对疫区人民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

 

张莹,写生,亚琛的圣诞市场(授权北京德国大使馆2019年圣诞市场宣传使用)

采访小记

葳蕤映画

结束采访后,记者和张莹在画室里聊了起来,虽说不是本次采访目的,但透过几句家常却让我看到了“另外一个张莹”。

家里没有半个从事文艺类工作的亲戚,周围也没有为了艺术慷慨激昂的朋友,在中小学美术课的启蒙下张莹就这样开启了艺术的漫漫自学之路。小的时候画过连环画,也画过“宁伤感情不伤段子”的恶搞图片,作品被少年宫展示过,也被文艺爱好者购买过,笔记本课本空白处见缝插针的涂鸦伴随了她整个青少年的学习成长过程,让她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多么感性的人,让她意识到如果没有一些理性的东西牵绊着,她将或许在“迷失在感性的世界的深渊里”。

于是多年后张莹毅然选择去德国这个“死板”的国家去学习“软件工程”这一男女生比例近乎10:1的专业,在理性与感性相互克制平衡的同时满足她对艺术的渴望。在德国留学期间每每有机会她总会去拜访欧洲各大艺术博物馆,卢浮宫、奥赛、蓬皮杜都曾留下她的身影,“真正体会到科学与艺术在山顶的相逢”。在理性与感性的相互疗愈下,当学业结束时,她也已不是当年那个“情绪极端,敏感脆弱爱哭”的女孩子。

有人说“不疯魔不成活”,回国以后张莹学长还是遵从内心的呼唤成为一个自由职业画家。弯弯绕绕一大圈还是回到了“原点”,既是起点也是终点,不同的是“我已经拥有选择人生之路的资格”,有些人可能会说这是“浪费”,但这不正是青春、是人生的意义吗?